時事話題
分享心發現

處暑是什麼?養生、習俗、禁忌全解析!告別秋老虎就靠這篇

2025/08/21

處暑是秋天的第二個節氣,雖然已到秋天但是天氣還是酷熱。(圖片來源:iStock)

 

處暑節氣到,天氣忽冷忽熱,如何告別秋老虎?本文帶你深入了解處暑的由來與習俗,並提供最實用的養生、飲食與禁忌,幫助你輕鬆適應季節變化,健康迎接初秋。

 

本文目錄

 

二十四節氣-處暑是什麼?在什麼時候?

處暑是秋天的第二個節氣,也是二十四節氣中第十四個節氣,位於立秋之後,白露之前,通常在國曆的8月22或23日到來。
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「七月中,處,止也,暑氣至此而止矣。」,來到了處暑也就是暑氣的尾聲即將迎來寒氣。不過雖然暑氣即將結束,但是暑氣依然潛藏,因此這個季節最容易突然的酷熱,也就是每年秋季的「秋老虎」。

 

處暑養生吃什麼?做什麼?6個養生指南

處暑雖然是秋天的第二個節氣,但是每年的秋老虎就是在這個時節,更有俗語說「處暑,會曝死老鼠」,來形容這個時節的天氣的酷熱,所以這個時節除了要進入秋日的養生,也要同時注意防曬,以下6個養生指南提供給您。

  • 處暑養生之道1 - 多吃白色食物
    進入了秋日,就要開始養肺,中醫認為白色食物入肺,有助於潤肺養肺,因此山藥、白蘿蔔、洋蔥、杏仁、牛奶等,都是處暑時節很好的選擇。

  • 處暑養生之道2 - 少吃辛辣,多吃滋潤的食物
    秋天到了進入了乾燥的時節,辛辣、油炸的食物容易上火,加重身體的乾燥感,因此要儘量少吃,反而要多吃滋潤的食物,例如蓮藕、銀耳、百合、梨子、蜂蜜、豆漿等,來幫助身體滋陰潤燥。

  • 處暑養生之道3 - 早睡早起,適時午休
    處暑之後,夜晚漸涼,應順應自然界陽氣收斂的規律,調整作息。早點睡覺有助於養陰,早點起床則能呼吸新鮮空氣,有助於清肺。處暑時白天仍熱,人容易感到疲勞,也就是俗稱的「秋乏」。建議中午小憩片刻,約30分鐘即可,能有效恢復精神,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。

  • 處暑養生之道4 - 注意防曬,多補充水分
    處暑的時節最容易迎來秋老虎,在室外工作,或是要做戶外活動的朋友,要注意防曬,也要記得多補充水分,避免中暑或引發身體不適。

  • 處暑養生之道5 - 進行和緩運動
    秋日不適合劇烈的運動,因為會一次性流太多的汗耗損身體的津液,加重乾燥感,建議以健走、慢跑、太極拳等和緩的運動為主,運動的時間最好也選擇在清晨和傍晚,比較不容易中暑。

  • 處暑養生之道6 - 保持心情穩定
    秋天容易讓人情緒低落,產生「悲秋」的情緒。可以和多到戶外走走、與家人朋友相處,讓自己的心情愉悅。

 

處暑時節天氣多變化,在戶外活動不僅要防曬,也要多補充水分。(圖片來源:iStock)

 

處暑的3個傳統習俗-七月半的鴨子不知死活

處暑也有專屬的習俗,因為處暑是氣候的轉折點,習俗以感謝自然或是飲食的習俗為主,此篇要介紹3個處暑的傳統習俗給大家。

  • 處暑傳統習俗1 - 吃鴨料理
    「七月半的鴨子不知死活」這句俗語大家應該都很耳熟能詳,其實這可是處暑的習俗呢!鴨子在農曆七月的時候剛好是最肥美的狀態,加上中醫認為鴨子性涼,具有滋陰清熱、利水消腫的功效,因此是處暑最適合用來補身子的食材了,因此處暑的時候別忘了來份鴨料理為自己補補。

  •  

    處暑時節最適合補身的食材就是鴨子了。(圖片來源:iStock)

  • 處暑傳統習俗2 - 祭拜土地公
    處暑前後正值農作物收成前的重要時期,農家會在此時祭拜土地公,感謝其庇佑,保佑農作物能順利豐收。這也是對大自然辛勤耕耘後給予回饋的一種感恩之情。

  • 處暑傳統習俗3 - 「作七月半」普渡活動
    處暑時節通常落在農曆七月,因此許多地區會舉行慶祝中元節的傳統活動,俗稱「作七月半」。從七月初一鬼門開到月底關鬼門,這段期間各地會舉行普渡布施的活動,這些習俗都有緬懷先人、祈求平安的寓意。


遠傳friDay購物:→【和春堂】三代薑母鴨燉包

遠傳friDay購物:→法式煙燻櫻桃鴨胸

 

處暑的禁忌-秋老虎的季節 這5件事情要注意!

處暑是秋老虎的季節,還是有一些禁忌要注意,雖然有些禁忌聽來有些荒唐,但是有些禁忌還是有老祖宗的智慧的,以下5個處暑的禁忌提供給您。

  • 忌海邊戲水
    處暑的天氣依然很炎熱,許多人還是很想到溪邊、海邊戲水,但是處暑時節午後容易有雷陣雨,山區的溪水很容易暴漲造成危險;另外潮水的漲幅也較大,容易造成意外。在民俗的說法也容易發生「抓交替」的狀況,可要注意。

  • 忌洗澡關窗
    處暑時節雖然暑氣漸退,但天氣仍然潮濕,洗澡時浴室內的熱氣與水氣會讓毛孔張開,如果關窗洗澡步出浴室直接接觸到風,寒濕之氣很容易從張開的毛孔進入體內,造成身體不適,如感冒、頭痛、關節痠痛等。因此洗澡時保持通風才是最好的方式。

  • 忌安床
    在傳統民俗中,家裡有「床母」守護,負責保佑家人的睡眠安穩,特別是嬰幼兒。處暑時節安床或隨意移動床鋪,被認為會「沖撞」到床母,影響了睡眠和健康。不過在科學上,處暑是季節轉換的過渡期,日夜溫差大,天氣不穩定,隨意搬動床鋪,可能會打亂原本適應的睡眠環境,造成睡眠品質變差。

  • 忌過度貪涼
    處暑之後,早晚溫差逐漸變大,若依然像盛夏一樣過度貪涼,如長時間待在冷氣房、洗冷水澡或吃太多冰品,都容易讓寒氣入侵體內,引發感冒、腹瀉等問題。這也是中醫所說的「寒氣凝滯」,會對身體造成負擔。

  • 忌露宿和吹風
    處暑時節,白天溫度仍然很高,但夜晚氣溫會明顯下降,晝夜溫差變大,而且空氣濕氣很重因此露宿或是過度吹風的話,寒氣容易進入毛孔,也就是中醫說的「風邪入體」,會導致感冒、腸胃不適、頭痛,甚至關節痠痛。

 

處暑之後,天氣多變化,切勿貪涼,吹冷氣也要記得保暖。(圖片來源:iStock)

 

心發現延伸閱讀: